西宁市旅游局?西宁市旅游局张洪涛

cnkey 95 0

本文目录一览:

西宁市香水书院归哪里管理

西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宁市香水书院属于西宁地区文化旅游服务景点,由西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处理该地区管理,投诉及营商环境维护工作。2015年西宁市城中区建立了香水书院,对市民开放。

西宁市旅游局?西宁市旅游局张洪涛

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形势预测

--------------------------------------------------------------------------------

2006-04-19 09:01:09

2003年是青海旅游业面临“非典”考验,在艰难中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旅游系统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外抓市场,内抓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最大限度减少“非典”造成损失的同时,狠抓了旅游业的恢复与振兴。截至9月底,全省共接待港、澳、,%;旅游创汇406万美元,同比下降54%;国内旅游者334万人次,同比下降14%;,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6%;,同比下降5%。

一、2003年青海旅游业运行情况

(一)服从大局,加强领导,有效防止了“非典”通过旅游途径传入青海

旅游业是“非典”影响的重灾区,是“非典”冲击最直接的行业。发现“非典”疫情之初,青海虽然没有发现“非典”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但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青海防控“非典”的部署和要求,于4月中旬在旅游系统建立健全了“非典”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预防和控制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坚持了24小时值班制度,以以会代培的方式对全省各州、地、市和重点县旅游局长、西宁地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总经理近200人进行培训,并和卫生防疫部门一起对各景区、点,各旅游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同时为堵住“非典”通过旅游途径传人青海,4月下旬,全面暂停了旅游经营业务。从4月下旬到5月底,全省各旅行社共取消人境旅游团队270个,7100余人;取消出境团队38个,1527人;取消出省团队60个,4 526人;取消省外来青团队380个,人。塔尔寺、鸟岛、互助土族故土园、大通森林公园、循化孟达天池等主要景区(点)先后关闭。全省200余辆大中型旅游车辆及青海湖、龙羊峡、李家峡等景区的游船全部停运。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也大幅度下滑,%,最低时仅为10%。餐饮业、%、62%、85%。据测算,仅4月下旬至5月底,。虽然自6月份开始,在全国率先放开了青海省内旅游市场,开展了“青海人游青海”活动。但截至6月底,旅行社组团、接团仅恢复到2002年同期的58%,景区(点)接待恢复到2002年同期的55%,星级饭店人住率也仅达到44%。游客人数比2002年同期下降65%,旅游总收入下降76%;境外游客同比下降86%,创汇下降82%。

为了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6月份以后,国家、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对旅游行业进行扶持的政策,决定200年5月至9月间,免征旅行社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税附加;对饭店业减征30%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星级饭店免缴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部收费,对旅游车辆减免10%客运附加费。省旅游局配合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省政府对旅游行业进行扶持的优惠政策,向各旅行社退还了部分质量保证金。同时,省旅游协会还免收了2003年会员单位会费,已交纳的全部予以退还。这些措施缓解了旅游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为“非典”过后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

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旅游部门加大了重点景区的建设力度。进行了青海湖151景区环境整治工作,拆除了7000多平方米有碍景观的建筑物,实施了绿化工程,种植草坪,恢复植被多平方米,初步改变了景区脏、乱、差的面貌,目前正全力进行协调和策划151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娱乐中心、白塔等重点建设项目,即将动工兴建。贵德黄河景区步行道及附属设施项目、塔尔寺景区道路、互助北山扎龙沟景区道路也已经竣工。坎布拉旅游公路已接近尾声。循化、倒淌河、西海镇等地的小城镇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初见成效,格尔木、贵德、门源等地的主题公园、城市广场建设进展顺利。民间投资也取得较大进展,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外贸大厦,投资3600万元的百华大楼都计划于2003年竣工;万通大酒店、银龙大酒店、国华宾馆等一批高等级宾馆也将于2004年、2005年竣工。互助投资1000万元的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已完成700余万元,部分投入运营;总投资500万元的河渔民俗村已完成投资300余万元。投资500万元的乐都同乐公园开工建设。青海创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50万元与海晏县共同组建了沙岛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正在进行项目策划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在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与江苏、北京、甘肃及省内部分企业洽谈签约旅游投资项目6个,。加拿大叶氏基金董事长与青海达成了总投资额为800万美元的青海湖旅游基础设施及互助北山旅游度假村意向性协议项目;日本国松下茂树先生与西宁市达成了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拉脊山温泉意向性协议项目;四川恒山集团所属青海西宁郁金园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互助县达成投资7000万元兴建土族民俗风情园协议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门源县积极策划,准备将岗什卡雪峰登山探险、仙米风光等优势旅游资源以零元拍卖给具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开发经营,以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推出重点活动,提升青海形象

为树立和提升青海旅游形象,促进旅游业的恢复与振兴,省政府暨相关部门重点推出了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张健横渡青海湖、第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三项大的活动。依托青海丰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索旅游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创出高原旅游、文化和体育品牌。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直播了开幕式,新华社、中国体育报、中国旅游报、青海日报、新浪网等媒体对各项活动分别进行了直播或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一路顺风、旅游风向标等栏目还先后播放了青海专题;中国西安画院从2003年开始,把青海作为采风绘画基地,并决定在2004年举办青海风光书画展。这些活动对提升青海知名度,推动青海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组织青海旅游宣传大篷车

由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共同组织青海省、西宁市及旅游重点县旅游局、各大旅行社、星级饭店、民族歌舞表演队、省内主要媒体组成的青海旅游宣传大篷车,于3月6日从西宁出发,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7省(区)对青海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大篷车历时叨天,行程12 000余公里,举办旅游说明会6场,座谈会6次,歌舞表演和宣传推介活动11场,散发宣传资料50 000余份。400余家旅行社近百家新闻媒体参加了“青海旅游说明会”,多名市民观看了大篷车文艺表演队演出文艺节目,共与各地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10份,与各地旅行社达成意向性协议150份,沿途各省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达到了宣传青海、推介青海、让人们了解青海的目的。同时,西宁市旅游局也组织了旅游宣传大篷车,经甘肃、宁夏、内蒙古、海北、北京等省区进行宣传,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加强区域合作,走捆绑式发展战略

2002年青海、西藏两省区、敦煌寺区旅游协作会议在西宁召开,达成了加强联合协作,逐步放开市场,共同打造青藏线旅游的协议。受非典影响,共同宣传促销等诸多工作没有开展,但在联合协作、放开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青海、西藏两省区共同争取青藏铁路旅游规划事宜已得到国家旅游局同意,并承诺牵头制作青藏铁路旅游规划,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将于2004年初启动。在相互放开市场方面,2003年敦煌市共组织敦煌一塔尔寺长线旅游团队600多个,12 000多人,直接进入景区,青海组织了格尔木-西藏团队75个,1265人,到敦煌团队对个,2645人。2003年8月,西北旅游协作区第十五届年会在西宁召开,原则上达成在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前提下,相互放开市场,建立大西北旅游区及共同宣传促销的共识。

(六)“十一”黄金周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

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五一”黄金周人民群众未能如愿旅游,被压抑的旅游愿望在“十一”黄金周被释放出来。为切实做好“十一”黄金周工作,旅游部门早部署、早安排,做了精心准备。省政府调整、充实了全省假日旅游协调会议,制定了《全省旅游协调会议议事规则及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作,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共同治理整顿旅游市场,建立了良好的旅游秩序和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2003年“十一”黄金周共接待省内外旅游者41万余人次,较2002年同期增长118%,,同比增长118%;,同比增长115%,,同比增长121%。黄金周过后许多景区仍然游人不断,旅游季节明显延长。

二、当前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旅游业已得到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青海旅游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及青海省各级政府都制订了一些优惠政策,各行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旅游业直接招商引资数量并不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这固然有目前青海旅游业淡旺季明显,经营时间短的因素,主要原因还在于个别地区和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不够细致,措施不够得力,没能真正为投资方做好引导及服务工作,旅游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2、行业管理水平较低,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和宏观指导不够,一方面制约与监督力度不够,旅游市场还存在无序竞争,景区脏、乱、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尾随游客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重点景区多头管理和旅游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景区建设及配套设施滞后。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青海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而景区开发层次低、缺乏旅游精品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区策划和建设性详规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包括重点建设项目青海湖151景区的设计及建设性详规仍在进一步完善中。

三、2004年发展形势与对策

(一)2004年青海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出现并将进一步扩大旅游的普及化、大众化特征,旅游将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时尚和日常生活需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的支持,使西部地区交通、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内外交流进一步增加,对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青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业作为青海重点培育的5大优势产业和扩大就业的重点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青海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景区建设都有了很大改善,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日益高涨,青海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业已经具备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条件。但是,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制约因素多,和青海经济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预计目标

根据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比2003年增长30%;旅游创汇达到611万美元,同比增长30%;国内旅游者4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同比增长20%。

(三)思路与对策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扩大宣传、拓展市场,推动青海旅游迈上新台阶。

1、发展思路:规划并建设好“一个中心”、“一条线路”和一个突破口:

(l)一个中心:即以西宁市为中心,发展环西宁旅游圈。突出避暑、休闲和省会城市特色,把凉爽气候作为亮点,逐步把塔尔寺、青海湖、贵德、李家峡、互助、门源、同仁、循化、乐都等景区(点)

西宁马公馆又恢复吗

没有恢复。

1、通过官网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西宁马公馆没有恢复开馆。

2、截至2022年7月11日,马步芳公馆2016年6月闭馆调整,具体时间以景区公告为准,至今没有重新开放的消息传出。西宁的马公馆闭馆,原因是国家旅游局整肃景区,马公馆是青海唯一被摘牌的4A级景区。

3、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是展览内容和解说词严重背离历史事实、过于美化马步芳和马家军,引起群众不满。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

哪位知道全国的旅游局名单?地址'电话'--==一系列!?谢谢

名称 地址 电话 邮编

国家旅游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9号国际饭店4040房 010-65126688 100005

新疆旅游局 乌鲁木齐市河滩南路16号 0991-2831902 830002

陕西旅游局 西安市长安北路15号 029-5261437 710061

甘肃旅游局 兰州市天水路361号 0931-8826860 730000

宁夏旅游局 银川市解放西街117号 0951-6022265 750001

青海旅游局 西宁市黄河路156号 0971-6157014 810001

西藏旅游局 拉萨市园林路18号 0891-6333476 850001

北京旅游局 建国门外大街28号北京旅游大厦1001房 010-54157490 100022

天津旅游局 河西区友谊路78号 022-8359093 300074

上海旅游局 华亭宾馆2号楼5001室 021-64393615 200030

河北旅游局 石家庄市育才街22号 0311-5814239 050021

山西旅游局 太原市迎泽大街282号 0351-4031616 030001

内蒙古旅游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艺术厅南街95号 0471-6282653 010010

辽宁旅游局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8号6门 024-6257069 110031

吉林旅游局 长春市新民大街14号 0431-5609246 170021

黑龙江旅游局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街4号 0451-3630431 150001

江苏旅游局 南京市中山北路255号 025-3418185 210003

浙江旅游局 杭州市保淑路42号 0571-5118366 310007

安徽旅游局 合肥市梅山路8号 0551-2821763 230022

江西旅游局 南昌市福州路35号 0791-6224983 330006

福建旅游局 福州市东大路大营街1号 0591-7535640 350001

山东旅游局 济南市经十路88号 0531-2963423 250014

河南旅游局 郑州市金水道16号 0371-5902180 450003

湖北旅游局 武汉市汉阳青石桥小区二号楼 027-4818760 430050

湖南旅游局 长沙市五里牌团结路 0731-4717614 410001

广东旅游局 广州市环市西路185号 020-86681163 510010

海南旅游局 海口市海府路6号旅游局大楼606室 0898-5358451 570203

广西旅游局 南宁市新民路40号 0771-2801248 530012

四川旅游局 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65号 028-6657308 610021

贵州旅游局 贵阳市中华北路346-5号(省府大院内)0851-6816167 550004

云南旅游局 昆明市环城南路218号 0871-3197361 650011

这些是全国各个省份的旅游局电话,至于在详细一点的当地旅游局你可以通过号码百事通或者查阅省份的网址获得!

西宁的文化产业发现的怎么样?越具体越好!最佳答案有加分噢~

西宁:从历史深处走来

来自远古的述说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座修建于魏晋十六国南凉时期的黄土台,是最能代表西宁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它高大雄伟,气势非凡,承载了西宁沧桑的历史记忆,以至于不少西宁人会毫不吝啬地将太多的想象和传说附会在它身上。正如一位世代居住在虎台下的西宁市民说的那样:“虎台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的伟大和崇高。”

可是,在青海民族大学芈一之教授看来,虎台代表的仅仅是西宁历史中的一个片段。“西宁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应该从历史中去寻根。”芈先生这样说。

让我们把目光投入到一个更加深广的场景之中,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有可能体味到芈一之先生这句话真正的涵义。

1973年10月,考古人员在西宁市北川上孙家寨村发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舞蹈彩陶盆。这个诞生于距今5000年前的彩陶盆,成为了人们研究河湟地区乃至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状况时不容忽视的重要物证,它超凡的艺术价值是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

1991年,我省考古人员对西宁北川小桥地区的沈那遗址做了挖掘,距今4000年前到3500年前西宁地区古羌人的生活面貌逐渐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西宁的历史轮廓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了起来。

芈一之先生考证,出现于《后汉书·西羌传》中的无弋爰剑是第一位被写进史书的西宁先民。

此后,经历了两汉时期的苦心经营、南北朝时期的兵燹战乱、隋唐时期的文治武功,西宁迎来了更大的辉煌。

北宋时期西宁被称为鄯州,宋徽宗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鄯州改名为“西宁”,意为西方安宁之意。

今天,在西宁南绕城快速路一侧,我们依然能看到一段古城遗址,这就是建于北宋时期的青唐城遗址。

据《青唐录》记载,青唐城“枕湟水之南,广二十里,旁开八门,中有隔城。”

芈一之先生说:“这样的规模是相当大的,明朝的西宁卫城只相当于它的一半。”从青唐城遗址的规模我们不难看出西宁当年繁荣的盛况以及统治者对西宁这个边陲重地的重视。

地方史学家杨文盛先生告诉我们,今天的西宁是在西宁卫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杨先生为我们描画了西宁卫城的规模。

西宁卫城为正方形,周围九里一百八十步三尺,大约5313米,城高五丈,大约16米,开城门4座,每座城门上设有城楼,巍峨壮观,气势非凡。

虽然今天西宁卫城的遗迹已经所剩不多,但诸如西门、南滩、东关等与西宁卫城有关的地名,依旧被一代又一代西宁人沿用了下来,这是历史留给今天的西宁人最珍贵的记忆。

2008年,西宁北门城楼重建工程竣工,这项工程再现了西宁卫城的雄伟和壮丽。

杨文盛说:“西宁北城门的重建,说明这几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关注。西宁北城门作为西宁市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有力地提升了西宁的文化品位,增添了西宁的文化魅力。”

多元文化塑造魅力西宁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

西汉时首批屯田的汉族进入西宁,从而拉开了西宁地区的移民史。此后,从辽东远道而来的吐谷浑与当地的羌族杂处,建立了吐谷浑王国;唐代吐蕃进入河湟谷地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式;自元朝起,大量的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牧民和商人不断迁入西宁,使得西宁迎来了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到了明代,大量外地移民又迁入西宁,这些五湖四海的移民,不仅与当地人民一起促进了西宁的繁荣和进步,而且还创造了西宁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西宁市南山之巅,矗立着一座威仪的寺院——南禅寺。南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据说,最初的南禅寺是由山门、关帝庙以及依托关帝庙修建的戏台组成。后来不断得到扩建和修葺,并最终演变成了今天西宁地区著名的佛教庙宇。

土楼山与南山遥遥相对,土楼观就静卧在土楼山山腰上。因为土楼观和南禅寺遥相呼应的地理位置,西宁人习惯于将土楼观称为北禅寺。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可见土楼观的历史之悠久。

历史学家考证,土楼观原为东汉时期,当地人为护羌校尉修建的祠堂。东汉后期,佛教传播到河湟地区,土楼祠堂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活动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作用逐渐加强,经青海西去天竺的僧人日益增多,土楼祠堂也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清朝,土楼祠堂逐渐变成了道教的活动场所。

其实稍谙西宁历史和地理的人都知道,这南北二山上的一寺一观,只是西宁多元文化现象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南禅寺和土楼观,以及矗立在西宁市大街小巷的各民族人民建造的标志性建筑,一起谱写着西宁的和谐,为西宁营造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赵卫忠是一位来自深圳的摄影家。2009年8月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我走过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像西宁这样在一城之内融合了汉、藏、回、蒙古、撒拉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城市,很少见,这是西宁市最独特也是最珍贵的文化财富。可以说,不出西宁市你就能领略青海各民族的风情。”

文化多元化,为西宁旅游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几年随着“中国夏都旅游圈”的形成,有关部门把西宁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景区、景点纳入“中国夏都”旅游圈中,西宁依托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记者从西宁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西宁已经拥有了塔尔寺、藏医药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馨庐四个国家级4A景区,东关清真大寺、南山公园、人民公园、赞普林卡、老爷山五个国家级3A景区。以西宁为中心的各类知名节庆、赛事活动已达12个之多,并且来西宁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

西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这几年西宁市对文化保护的巨大投入。

2004年,西宁沈那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西宁市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在开工仪式上说:“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变化,更需要内在文化的丰富支撑,文物就是文化的记忆和延伸。合理开发利用沈那古文化遗迹,对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沈那遗址博物馆彻底改变了西宁市作为省会城市至今无博物馆的现状。通过对沈那遗址近十年的研究宣传工作,沈那遗址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了我省的文化品牌。”

2004年7月30日,位于西宁市为民巷内的一座距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的西北民居迎来了它的新生。它就是被称为馨庐的马步芳公馆,这一天馨庐整体修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在修缮的基础上,馨庐内还成立了青海省民俗博物馆。

2008年,西宁市有关部门开始了对城隍庙的勘察。

2009年5月5日,大型音画舞蹈诗《天域天堂》与西宁观众见面。《天域天堂》是西宁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工程之一。这是一部围绕打造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展现夏都西宁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剧目。《天域天堂》将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更好地推介大美青海,魅力夏都。

而这些也只是西宁人在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所做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因为这些艰辛的付出,展现了西宁这座古城深刻的文化底蕴。

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这样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质的体现。这几年西宁市加大了对文化古迹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这是西宁人文化意识的改变,西宁将大有作为。”

西宁:打造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

青海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西宁市的发展,2008年1月10日,省委书记强卫在参加全省两会时提出,要把西宁建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同年12月3日,省委书记强卫调研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时提出“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

在遥远的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许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少女住在城堡里,有三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

一名勇士送给她一顶皇冠,一名勇士送给她一把宝剑,另一名勇士送给她一块金砖,但少女对谁都不钟情,她只好向花神求助。

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就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砖变成球根,这朵由皇冠、宝剑、金砖演变的鲜花就是象征爱情的郁金香。

2009年7月25日,记者从西宁市人民公园绿化部门了解到,其实,郁金香本就生长在青藏高原,这种名贵的花卉是在1554年从土耳其引入欧洲后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宠儿。

郁金香重返故乡

西宁引种郁金香是十几年前的事。

1989年西宁市人民公园引种郁金香获得成功。

1994年,西宁市人民公园在园内举办了第一届郁金香花展。

此后,观赏郁金香就成为了西宁人每年春夏之交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

随着郁金香种植的成功,有关部门看到了它潜在的经济价值,青海郁金香花节在高原古城应运而生。

西宁市花卉协会高级工程师王清萍介绍,郁金香属冷凉性花卉,在全国来说,只有青海最为适宜种植。上世纪末,我省意欲打造郁金香种球基地,挖掘郁金香的潜在价值,因此有关部门开始在成功举办了数届郁金香展的基础上,筹划举办大型郁金香节。

2002年5月,首届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在西宁举办,就是在这一次花节上, “中国夏都”这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也就是从那时起,“以花为媒,推动夏都品牌,展示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了西宁各族人民的共识。

2009年8月3日,记者从青海省旅游局获得了这样一组数据:

2002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22.2万人次,旅游收入48100万元;

2004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32万人次,旅游收入52140万元;

2005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46.5万人次,旅游收入56300万元;

2006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64万人次,旅游收入61370万元;

2007年,郁金香节期间我省接待游客180.6万人次,旅游收入68734万元。

2009年,郁金香节和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成功联姻,为期4天的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上,共有29个省区市代表团、3930多名国内外嘉宾及客商参会参展,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36项,项目总签约额398.74亿元。

这些逐年递增的数字,足以说明郁金香花节已经成为了促进西宁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西宁赢得“夏都”美誉

考古研究表明,古时的西宁是一个草木葱茏、气候温润,极其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时光的变迁中,西宁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气候恶化、植被退化等诸多的生态变化,并最终形成了今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征。

青海师范大学的张忠孝教授,是一位对青海的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变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他说:“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气较为干爽。每年6月、7月、8月份,正当全国许多城市酷热难熬时,西宁却凉风习习,凉爽宜人。”“西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天,气候特点是春秋相连,夏天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无炎热相逼,无蚊虫叮咬,是个难得的避暑胜地。”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西宁在前不久刚刚揭晓的第六届(2009)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中,荣列“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第五位。

2009年7月24日,北京客人赵宏臣漫步在水井巷内的藏饰店前。他说,自己虽然是第一次来西宁,可是对西宁并不陌生,因为这几年,青海先后多次在北京举办了以“中国夏都”为品牌的旅游宣传活动,有关部门甚至还把广告做到了北京地铁站,西宁已经成为了许多外地人最向往的避暑胜地。

西宁的夏天是清凉的,“中国夏都”的文化品牌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来西宁旅游避暑的外地游客与日俱增,从今年6月份,西宁的大小宾馆就出现了“一铺难求”的局面。

省内一旅行社的经理这样说,入夏以来,他们每天都要以250名至300名的游客量往青海湖景区发送客人。

据铁路部门反馈,从2005年开始,每年夏天,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发往西宁的火车基本满员。

航空部门介绍,目前南航、深航等航空公司在西宁增加了航班数量和航线。

无怪乎一位在西宁从事旅游业的人士这样感慨:从2002年的首次推出到今天,“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作为西宁旅游的代名词,许多外地人正是通过这个品牌走进西宁、了解西宁的。

生态西宁吸引世界的目光

古人认为一座城市最合理的布局,历来有背山面水、背阴朝阳的讲究。西宁海拔2275米,它背靠青藏高原,面朝中原大地,形成了仰观高原、俯察东南之势。这样的布局完全符合古人对城市山水的要求。

西宁不仅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而且西宁还是三水汇聚之地,这样的地貌使得西宁形成了集高山平湖与田园风光、江南水色与辽阔莽原、金色海洋与丹霞赤壁为一体的自然风光。

站在西宁城中,远望南北二山,但见南山山峦绵延,柔曼起伏,拥城而来;北山丹霞耸立,壁立坚劲,彰显阳刚之气。这样刚柔并济,两山夹峙的地理地貌在全国都很少见。

俯身观水,只见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条巨川绕城而去,河滩湿地上草木葳蕤,植被丰茂。这样的景色,在都市人倡导回归自然的今天,无疑极具吸引力。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自有记载以来,西宁的大气、山水、田园、农作物都没有受到有害元素的污染。加之西宁市民大多热衷于美化环境植花种草,这就形成了西宁绿阴匝地、遍地鲜花的生态环境。“处处涌泉,户户垂柳”曾是西宁多泉的真实写照,这几年,西宁加大了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绿化树种的改造,麒麟湾公园、北门泉等绿化工程的完工,为西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良好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如今每逢周末,南川河畔的小游园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泡上盖碗茶,尽情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兴之所至,他们还会加入到唱“花儿”的行列,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更有那兴致极高结伴而来的人,带齐了乐器行头,拉开场子自娱自乐,引得路人驻足旁观。于是有人这样评价西宁:“如此悠闲的生活方式,只有成都可以媲美。”

著名驴友、作家游永波也这样赞誉西宁:“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生态毫无疑问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西宁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全可以和许多欧洲城市媲美。”

如今“生态西宁”已经成为了继“中国夏都”之后,青海呈现给世界的另一张标志性名片。

多元文化在此交融

西宁虽然地处偏远,可发达的交通网络将它和祖国内地连在了一起。

据了解,西宁距首都北京的铁路里程为2090公里,距上海的铁路总里程为3401公里,距广州的铁路总里程为3215公里,在交通工具日益先进的今天,这样的距离简直就是须臾可至,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西宁发展旅游的可能,而发达的航空网络,更是让西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交通枢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者梁红在考察了西宁的交通情况后说:“通过扩大城市规模建设,让未来的西宁市成为了青海省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并有可能发展为青藏高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青藏高原旅游服务基地。”

交通的便捷带给西宁的是文化沟通的便利。走在西宁的街头,你几乎可以听到全国任何一种方言,吃到很多外地的小吃,有专家指出,当代西宁文化辐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

打破西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西宁的文化品位,拉动了西宁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树立了西宁对外宣传的良好形象。但不能否认的是,西宁也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等发展困境。

文化产业何去何从?7月30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内相关专家,并期待着他们的观点能给我们带来启迪。

“总体上看,西宁文化产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西宁目前文化产业仍处在较低发展层次,与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相称。”谈起西宁文化产业建设,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马进虎这样说。

马进虎认为,西宁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认识和发展观念落后、产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文化经营市场活力不足五个方面。

马进虎说,目前西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散、弱、小的状况。同时,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音像业等发展缓慢。此外,不少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各自为政,产品项目大多一窝蜂,要么均是乡村旅游,要么都搞节庆活动,质量没有保证,没有着力发展地区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同时,西宁文化经营部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经营运行机制僵化,经营活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和品牌。此外,市场法制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消费市场经营不规范,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而这一切无不制约了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

马进虎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西宁市太阳部落经理岗毅先生说,很长时间,西宁的文化产业尤其是演艺业呈现出了一拥而上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演艺业的发展。岗毅希望能有更好的途径打破这个瓶颈。

马进虎针对这一情况说:“西宁文化产业类企业在逐渐增多,可企业内部能胜任文化策划、工艺美术研发、设计的人才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更重要的是,西宁对文化资源的内涵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以批量涌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专家崔永红对于马进虎的观点十分赞同,他对解决这样的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产品,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打造,才能培育出高品位的文化品牌,进而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崔永红认为,西宁发展文化产业当务之急是要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崔永红还说:“资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西宁经济欠发达,资金相对困难,单纯依靠政府有限的投入不可能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因此,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西宁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鼓励和带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时积极开辟形式多样、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出台鼓励政策,吸引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境外资金进入文化产业。”

针对西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崔永红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西宁有关部门应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从市场准入、运营、竞争等方面规范青海省的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积极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要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开发,加大文化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技术更新传统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崔永红认为,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兼备文艺专业素质和市场经济素质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或引进一批既具有开放的文化创新思维,又具备现代科技素质与经营才能的人才,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现有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造就和凝聚一批懂生产、懂经营、善管理和德才兼备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依托文化西宁旅游前景无限——访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

持续多年的夏都旅游热在今年达到了新的高峰。进入6月以来,西宁市大小宾馆均出现了“一铺难求”的情形,旅游车辆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8月3日,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青海省对“大美青海”的宣传力度加大,环湖赛、攀岩赛、黄河抢渡赛等一系列赛事的举办,以及西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西宁旅游业的进步。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年来西宁旅游人数出现井喷的现象?

孔佑鹏:首先西宁是青海唯一的中心城市,首位度比较高,它是我们青海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大部分来青海旅游的人,都要经过西宁,这就使西宁的旅游设施占全省的70%以上,这是西宁最大的优势。

这几年省上提出了建立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也确定了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把西宁建设成高原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并根据这个目标,做了很大的投入,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西宁旅游业的发展。

西宁是青海旅游的富矿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

再有,“清凉夏都”和“生态西宁”是我们对西宁旅游推荐的两大品牌,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比如配合青海省的有关部门在中央媒体上对西宁旅游产品做了大量的宣传,还有我们在北京地铁站上也做了主题宣传等等。

今年国家旅游局为了扩大内需,要求我们将发展旅游客源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内,按照这个指示,我们在西宁旅游的客源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产品推荐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西宁。

在西宁市,我们还给所有星级宾馆都配备了西宁旅游指南和旅游折页,希望能给游客在西宁的旅游带来帮助。

记者:您怎么看待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孔佑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旅游业将谈不上发展。

西宁除了依靠清凉的气候和原生态的景观吸引游客外,更重要的就是依靠多元的文化来吸引游客。

西宁的建成史有2100多年,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和包容诚信的文化品质。

来异地旅游就是因为有文化的需求,是想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特色。一个具有旅游潜质的地方文化,应该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异的心理需求,我认为西宁的文化特色完全能够满足外地人对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心理需求。

记者:目前西宁市针对旅游产业的开发做了哪些工作?

孔佑鹏:我们知道,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几年,西宁在针对旅游业的文化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旅游线路设置上,我们有宗教旅游线、体现民俗的旅游线、体现生态环境的旅游线,这些旅游线路的设置,就体现了西宁特有的文化。

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

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青海当地向导-小张 手机号:13908980898 微信号:sy8888

张家界旅游

扫一扫,加微信沟通

标签: 西北旅游几月份最好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